“人虽然不能享受生命的永恒,但体育锻炼却能延长生命之时钟。”事物发展必然有两重性,体育亦然。在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使劳累的大脑休息一下,让饥饿的肢体重新发达起来,是体育运动的天职。但不当运动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体育运动中,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损伤都称为运动损伤。
一、运动损伤的预防
为减少以至杜绝运动中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治疗、抓早抓小、练治结合的原则,了解各项运动可能发生损伤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才有可能把事故程度将至最低的水平。
1、训练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对于不同性别、年龄、水平及健康状况的人,训练时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例如,年龄小的在训练内容上,应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结合起来,并以全面身体训练为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应考虑到他们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2、准备活动要充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运动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机能活动的生理惰性,为正式练习作好准备。准备活动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的力量、弹性和灵活性,同时地可以提高关节韧带的机能,增强韧带的弹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既要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同时也要注意各个小关节的活动。准备活动还应增加一些专项素质的内容。
3、注意间隔放松。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伤,组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在间隔时间内,一些运动员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他们茬每组练习后往往站在一旁不动或千篇一律地做些放松跑。这样并不能加快机体疲劳的消除,再进行下组练习时还易出现损伤。由于各个项目的练可内容不同,间隔放松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着重于上肢练习的项目,在间隔可做些放松慢跑;着重于下肢的项目结束后,可以在垫子或草地上仰卧,将两腿举起抖动或做倒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改善血液的供给,另外也能使活动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这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伤有着积极意义。
4、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练河。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可以防止膝关节损伤,而防止肩关节伤则应加强三角肌、肩胛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练习。
除上述几条以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预防措施
二、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疲劳性骨膜炎、骨折、关节脱位、脑震荡、重力性休克。
1、重力性休克:重力性休克是一种暂时性的血管调节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急性脑缺血,出现全身软弱、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脸色苍白、脉搏跳动缓慢而弱、呼吸缓慢、甚至晕倒。重力性休克处理方法: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危险,应让休克者仰卧,两腿抬起高于头(保持静脉血回流到心脏),松开衣领、腰带、注意保暖,不省人事时可掐人中穴。清醒后喝点热糖水和热水,充分静卧、保暖和休息。
2、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打击或碰撞以后,脑功能发生暂时性障碍。脑震荡发生时,受伤者会立即出现神志昏迷,意志丧失,一般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后方才清醒,脉搏、呼吸微弱,并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震荡处理方法:脑震荡发生后,应立即让伤者平卧,绝对保持安静。严禁摇动、牵扯,更不要随意移动位置,头部两侧用衣物填塞,以免左右摇晃,同时用毛巾浸湿冷敷头部,身体衣着要保暖。对神志不清者可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病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3、关节脱位:在外力作用下,使关节面彼此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称为关节脱位,又叫脱臼。关节脱位一般都会引起关节囊撕裂和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及其附着组织的损伤。受伤后脱位的关节疼痛、肿胀、出现畸形,活动功能丧失。严重者,有时可能使血管、神经受损甚至伴有骨折。
关节脱位处理方法:关节脱位后,应首先进行止痛抗休克,然后固定脱位关节,不的使之移动,更不得随意使用整复手法,迅速护送到医院进行整复、治疗。
4、骨折:骨折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接性,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骨折的象征:疼痛:发生骨折时,疼痛较轻,但随后因周围软组织和骨膜撕裂,肌肉痉挛等,一般比较剧烈,严重的可使人发生休克。肿胀和皮下淤血。功能障碍:骨折后因疼痛,肌肉痉挛,骨骼工作因失去原有的杠杆作用及软组织的损害,肢体多不能站立、行走或活动,骨折部位畸形、异常活动和伴有骨擦声,有压痛和震痛感。可用X光片检查证实。
骨折的处理方法:止痛抗休克:骨折发生后,如出现休克现象,应先抗休克,取头低脚高平卧位、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服用止痛药,如受伤者昏迷不醒,可用手指掐人中、百合等穴使其苏醒。若发生开放性骨折大出血时,就应迅速用止血带止血。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的伤口要用消毒敷料覆盖、包扎,注意不要使骨折肢体发生移位。固定制动:用长短合适的夹板或代用品(木板、木棍、树枝)固定伤肢,或把伤肢与伤员的躯干或健肢固定在一起,固定时绷带包扎松紧要适度,以夹板固定不动为宜,切不可随意复位,以免加重损伤。安全护送到医院。
5、疲劳性骨膜炎:由于肌肉不断收缩,牵拉骨膜,骨膜松弛出血,引起骨膜炎。胫腓骨是常发生疲劳性骨膜炎的部位,特别是冬季长跑,长由于足尖跑跳多,马路比较硬,腿部力量不足等原因所致。
疲劳性骨膜炎的象征及处理方法:象征:跑步时,后蹬疼痛是胫腓骨骨膜炎的特殊征象,局部出血,皮肤发红发热,有时局部水肿;有明显压痛,压痛区内能摸到骨面小结节。处理方法:患胫腓骨骨膜炎时,应同时包裹弹力绷带,进行按摩、理疗。减少跑量或停止长跑。局部封闭
6、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生在球类、跑跳、滑冰等项目。常因起跳落地姿势不正确,或落在坑洼、石块上,不能使整个脚掌平着着地而致伤。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立即冷敷(用冷水冲洗,放上清洁的凉毛巾或冰块),如果有关节变形、关节脱臼等特征,不应该试图复位,这样有害无益,只能急送医院,请医生复位。伤药外敷
7、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皮肤或粘膜完善,无裂口与外界向通,损伤市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拉伤、和扭伤。损伤部委包括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和关节囊等。这些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是由于打击、挤压、碰撞、摔跌等钝力直接作用与人体,使局部软组织受损而造成的;拉伤由于突然而不协调的动作使肌肉、肌腱、筋膜或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所致;扭伤是因动作不慎,如蹩扭、拧转、挤压等使关节发生超长范围的活动,使韧带和关节囊受到损伤。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减少或停止受伤肢体的局部活动或作局部固定,是受伤肢体得到休息。止血、防血肿,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均有内出血发生,所以,应尽快止血,以防血肿的形成。止血方法一般采用冷敷,抬高伤肢,加压包扎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后,一般出血停止,这是可以进行轻度推拿、按摩和热敷、理疗,达到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目的。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受伤肢体粘连与萎缩,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以及活动能力的恢复。
8、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皮肤或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长有组织也渗出或血液自创口流出,称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撕裂伤、刺伤。这些损伤的共同特点是有伤口和出血。擦伤是身体表面与粗糙物相互摩擦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撕裂伤时由钝物打击所引起的皮肤和软组织裂开的损伤;刺伤则是由锐利器物刺入人体内所致的损伤。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方法:处理轻度擦伤是应进行伤口表面消毒,注意保护伤口卫生。处理严重的擦伤、撕裂伤、刺伤时,则需清洗伤口,并用抗菌药物治疗,伤口大者还须及时进行缝合、包扎,对有可能受污染的伤口,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急救技术
1、“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消肿的作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在遭到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2、“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右。热敷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慢性损伤。
3、止血法:
(1)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可。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4、包扎法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的部位。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