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国家治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6-08-2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讲话为实践中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指明了方向和切入点。如何能够真正让互联网造福国家和人民?首先需要转变思维,即从仅仅把互联网当作工具的“+互联网”转变到“互联网+”这一新思路上来,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工业革命时代的思维模式,从更大的历史视野——超越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来理解互联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互联网并形成互联网思维,从而有效地应用互联网思维来推进国家治理创新。

比“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形成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这一新型工作业态的生命周期取决于该组织的思维方式。正所谓“取势、明道、优术”,组织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境界、事业的格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其要义在于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对资源、渠道和产品的控制转向对产品的重塑和对用户的连接。一方面,要善于增强产品的内容能力,把品牌、特色加入连接,以产品的实际内容促进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消费者主权时代,用户的好评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更具人文关怀的体验,并通过长期积累形成势能,才能形成稳定的用户连接。此外,还要培养大连接的眼光,把组织本身视为与世界的接口,充分借鉴互联网自由、共享、无边界的思想,实现与用户的跨界融合,重新配置组织资源。

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国家治理创新

互联网对国家治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开始成为推动国家治理创新的利器,倒逼各级政府转变治理方式,通过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形式推进政务公开;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日益成为民间表达诉求和宣泄情绪的舆论场。推进国家治理创新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产品思维与“立党为公”。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创新的核心在于通过服务创新为人民创造价值。对政府服务这种特殊的国家产品而言,其优劣在于能否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这意味着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民众的角度,关注政府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创造什么价值。一是要充分了解民众使用服务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提供服务;二是要从小处着眼,专注于快速、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民众的服务体验,力求办事过程简单、方便、令人愉悦;三是要不断打磨服务、注重细节,特别是要善于吸纳民众的意见建议,并将其变成超出民众预期的服务创新点,提升品牌附着力。

用户思维与“执政为民”。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其最核心的资源已不再是产品,而是“用户”。对于一个政府或政党来说,其最核心的资源则是人民,即所谓自古以来执政者所关注的“人心向背”问题。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我们党始终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就要倾听民意。传统的政治组织主要是通过上传下达和层层上报的方式来沟通政府与百姓间的信息交流。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本质是重构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这意味着政府职能应超越简单的政务公开,而要向着倾听民意、化解民怨、调动民众参与、加强政民互动转变。当前,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要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大数据、智能云引擎等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获知未经充分利用的资源信息、优化资源配置,还能精准连接供需双方分配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让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时有更多获得感。

党员干部要做到:一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了解和贴近民众,高度重视网络社交新媒介中反映出的民情民意,充分应用大数据手段来实现国家治理目标;二是要真诚地为民众排忧解难,真诚是行事的出发点,如果真诚上有所欠缺,只是套路和手法,就难以激发民众的共鸣,也就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同和参与;三是必须理解民众参与只是表象,国家治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提升人民的信任感,只有获得了人民的认可和信任,人民才会积极参与与政府的互动。

连接思维与“协同共治”。天下大同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虽然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区隔,人为地造成了人际间的冷漠疏离,但互联网的兴起为所有人提供了连接机会和社交平台,人们可以借此自由地分享思想、感受和生活,在多元化选择与参与中体会乐趣、建立信任。互联网社交工具的圈层化和集聚效应让不同阶层的人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因相同的兴趣和价值观在网络上以社群的形式存在。社群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不仅让社群内部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得以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直接互动,还以集体的形式参与了各种社会对话和政治对话。这些互动与参与不仅改变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心理,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权力结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与不同社群建立连接的意识,充分实现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国家治理新格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