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党建工作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张高丽在人民日报撰文谈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发布日期:2017-11-0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点击: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张高丽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实际行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两步战略目标,已经分别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世纪末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一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基数不断增大的情况下,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当前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8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3—2016年,服务业比重从46.7%提高到51.6%,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提高到64.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9%提高到12.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3.7%上升到57.4%。“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过去5年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包括财税、金融、国企、“放管服”等方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动力。四是人民获得感明显增强。2013—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每年1300万人以上,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农村贫困人口由824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8.5%下降到4.5%。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制定并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50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30.6%。持续推进节能减排,2013—201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9%。六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2016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3.6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12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出境旅游1.22亿人次,年末外汇储备30105亿美元,均居世界前列。同时,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弱项。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风险有所积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目前仍有4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治理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淘汰过剩落后产能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生态修复方面还有许多欠账,北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任务繁重艰巨。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一要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五位一体”建设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进各项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要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三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四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高度重视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增量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勇于啃硬骨头,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块最大的短板。六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持续实施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要以最后冲刺的劲头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描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蓝图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3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每个阶段15年。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提前15年实现。这是考虑到,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础和发展势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把握的。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要求是: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品质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之后,到2035年跃升至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达到高度有机统一。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人权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大为增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得到全面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凝聚力不断提高。重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社会风尚基本养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广泛,中华文化走出去达到新水平。

——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我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口预期寿命和国民受教育程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状况明显改观,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的国土开发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改善。我国碳排放总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后呈现下降态势,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那时的中国,通过坚持不懈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五是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蓝图是宏伟的,目标是远大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蓝图和目标变为现实,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一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要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更好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二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有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三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蓝图已经绘就,前景无比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