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热烈祝贺全国数字商贸产教融合发展大会胜利召开!
专转本喜获佳绩
校村、校地共建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绘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点睛之作”
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 精彩案例 > 正文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作品展示:国门守护者-海关的任务和权力

发表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27 14:39:21 浏览量:

案例名称:国门守护者-海关的任务和权力

负责教师:张晓燕

 

一、案例背景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面向外贸业务、国际物流等职业群,从事外贸单证制作、跟单处理、国际货运、跨境电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报关实务》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货物进出口报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办理各类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业务。本节内容位于第二章“报关与海关”,理论性较强,主要介绍海关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及海关的性质、任务和权力。目的是让学生在从事报关业务之前了解海关作为国家设置的监管机构,有哪些任务和权力,作为企业人员如何在海关监管下依法办理报关业务,提高报关素养。本节内容重点是海关的性质任务和权力,难点是国家赋予海关的权力范围理解。

二、思政教学融入点

 

教学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方法

海关产生的历史

让学生了解我国外贸和海关发展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结合我国的外贸发展史介绍海关的历史沿革,指出海关的设立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以及对外交流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二维码扫描阅读我国外贸和海关发展史,增加关境与国境区别的知识链接

海关的机构

设置,关徽、关衔的含义

提升对报关行业的认同感,提高职业素养

列出海关的机构设置图,播放2018年4月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并入海关的视频,展示海关的发展历史,解释关徽、关衔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

海关的任务:监管、检验检疫、查缉走私、征税、海

关统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和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家尊严,做诚实守信的外贸从业者

播放云南昆明海关破获劣质大米走私视频,展开提问讨论;通过疫情期间我国海关加强口罩出口监管案例,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海关主要任务。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人的的大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出口的货物严格把好质量关,按照国内外资质和质量标准实施检验,维护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海关作为国门的守护者,严格把控进口环节,对流入的产品加以监管,维护国内消费者的权益,守护国民的健康与安全。

海关的权力:行政许可权、税费征收权、经出境监管权、强制权、处罚权、走私犯罪侦查权

 

恪守守法、诚信、严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报关;具有工匠精神,精通海关法律、法规,提高职业素养,胜任报关

工作

通过某企业通关实例,分析在不同报关业务场景中海关在行使哪些权力。让学生认识到作为报关企业和报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海关相关法律法规,在进出口环节依法如实申报,依法纳税,不得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三、教学成效与反思

(一)教学成效

1、通过思政案例,将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学习观落到实处和细微处,通过海关的海关的发展史和口罩出口事件中海关的职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呼吁为国家的外贸事业发展而努力学习专业;通过视频、案例、图文材料,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会觉得理论课程过于枯燥而产生审美疲劳,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宏观层面的认识,梳理了课程的逻辑体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原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学生不仅了解了海关发展史,掌握了海关的任务和权力知识点,更感受到我国政府打击走私,保护国家人民群众健康,守护百姓的决心和力度,明确今后作为从业人员,更要严格遵守我国对外贸易法律法规,诚信报关,依法纳税,遵守报关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素养和操作技能,认识到要为自己将来胜任外贸工作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2、课程思政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素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认识到当前思政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专业教师、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与主阵地,要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努力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结合相关社会热点,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报关实务》这门课程政治性、理论性、操作性强,老师意识到要加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精神,结合当前国际贸易新形势,更新外贸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时有效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新元素融入教学工作、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好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教学反思

1、提升专业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专业教师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教学经验,但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不够,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内容引入过渡之间显得生硬晦涩。教师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及形式,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培训与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发挥自身创造性,积极争取教改项目来支撑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水平,使报关知识技能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德育合理评价体系

    在专业课程融思政的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尝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探究在教学环节中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融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定课程考核标准中的“德育”评价指标,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德育进行评价,适当的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互为补充,尽量采取量化考核,做到对学生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Baidu
sogou